扫一扫上面二维码或coryzhou2001加入麻省房产网微信群


揭开美国大学招生的神秘面纱


三月的疯狂和迷茫

美国的三月是一个热闹异常、几近疯狂、充满变数、喜忧参半的月份。

一方面,美国大学生篮球赛“三月狂”(March Madness)正热火潮天。在这期间,全美各主流媒体争先恐后地大肆追踪、报道比赛的状况和战果。人们工作之余群情激昂地探讨、预测各自心中偏爱校队的输赢。股神巴菲特更是悬赏十亿美金,奖励所有比赛都预测准确的神人。"三月狂"的魅力在于大学生篮球赛结局的云谲波诡、莫测神秘。

另一方面,又正值美国大学发榜的高峰。大学的录取一直是人们关心的主题,其狂热并不亚于大学生篮球赛。在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认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华人圈子里,更是如此。古人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常言道:“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对那些成功获得自己心仪学校青睐的幸运儿及其家长们,自有一种“金榜题名,连中三元”、“蟾宫折桂,后生可畏”的感觉,他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仿佛从此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对那些不幸没有获得梦想大学入场券的学生们,则无疑是一种“生不逢时、前途渺茫”,“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滋味,他们哎声叹气、怨声连天,正所谓“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实在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跟篮球“三月狂”一样,美国大学录取也是扑簌迷离、难以预料。但两者又有区别,篮球赛的不确定性来自于敌我相克、场地优势、临场发挥、形势逆转等因素;大学录取之所以难以预料,除偶然因素外,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人不清楚大学录取的决定因素,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大学录取的神秘面纱

伴随着惊喜或迷茫,人们也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很多疑问,甚至质疑。比如:“A成绩这么好,怎么所有藤校都拒之门外?而B考试成绩不怎么耀眼,反而有很多藤校青睐?”;“申请大学,什么最重要:SAT,GPA,推荐信,还是Essay?”;“体育要搞几项?”;“到底要修几门AP课?”;“应该怎样培养leadership?”,等等。

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
1)美国大学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2)美国大学录取时主要参考那些因素?
3)美国大学录取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4)美国大学的录取公平吗?
这些都是很好的问题。

笔者也曾经问过类似的问题,也被这些问题困惑过,也对这些问题的答案非常感兴趣。为了搞清这些答案,笔者最近五年一直积极参与某常春藤大学的招生工作,包括从做面试官一直到向被录取的幸运儿们电话贺喜。同时,笔者也有幸跟近二十个大学的招生官有过接触、交流。在这些过程中,笔者学到很多、收获不少,也对以上这些问题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揭开美国大学录取的层层面纱,还原美国大学录取的庐山真面目,希望能对广大学生和家长起到积极作用。

第一层面纱:
美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


概括地讲,美国大学需要全面发展、阳光正气、充满正能量的学生。因为他们认为,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热情执著、关心社会、兴趣广泛、有幽默感。正如欧柏林大学的录取官所说“我们的大学不像中国的大学,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我们更看重拥有领导能力、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和个人才能多元化的人才。”

通俗地讲,大学录取跟找对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人同意,找对象并不一定要找最漂亮的或最帅的,也不一定是找最有钱的。谈婚论嫁讲的是两心相宜、两情相悦。只有这样,才能满怀激情,高潮连连。否则,再有钱、再漂亮、再帅气,也最终会乏味可陈、索然无味。最近流行一句话“她再漂亮,也离婚了;她再贤惠,老公也出轨了。。。”,究其原因,最主要还是不相般配。

跟找对象一样,大学挑选学生讲的也是门当户对。学校并不需要考分最高的,也不一定要最聪明的。从大学的角度讲,它希望每个被录取的学生真心喜欢这个大学,能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资源,会在学校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茁壮成长;将来能有所作为、回馈社会,回报学校。同时,学校也希望学生会给校园带来新鲜血液,带来生机,活跃氛围、激发其他学生群体、为学校添砖加瓦。“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学生不是很受欢迎,就像“除了挣钱、还是挣钱”的人不是理想的结婚对象一样。

每年在面试培训时,学校一再强调,面试官应该弄清楚有关申请者的三个问题:
1)What is the applicant like? (personal quality)
2) What does the applicant like? (passions and interests)
3) What might the applicant like at our school? (potential fit)

仔细品味这三个问题,不外乎,个人素质方面,除了成绩优异,还有是不是兴趣广泛,有没有在某个方面特别拔尖,对社会/社区有没有足够关心,是不是很有毅力,等等;激情和兴趣方面,对你参加的活动或作过的事充满激情还是迫于父母推动,对所申请的学校有没有激情,对社区有没有贡献和激情,等等;跟所申请的学校是否相配表现在:你对学校有多了解,你能给学校带来什么,你来学校后是否会很开心,能否在学校健康成长,本身素质是否和学校的精神相契合,等等。 ‍

第二层面纱:
美国大学录取看哪些因素


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学校会具体看那些因素呢?让我们先听听一些美国大学的招生官怎么说:

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官:“申请我们学校的学生,他们的SAT大多可以达到或接近满分,难道我们还在乎多一分还是少一分的差异吗?我们只比较学生其他的方面是否优秀。”

耶鲁大学招生官:“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学生在课外参加了什么活动。如果申请者课外活动不突出,成绩再好,也有可能被拒绝。”

斯坦福大学的一录取官在给一位刚刚录取的学生的信中说:“我认真的审阅了你的申请材料,我真的被你在XX地区所作出的活动及贡献所感动,我迫不及待想看到你本人。”

很明显,大学招生,除了分数,还参考很多其他因素。当然,每个大学参考的因素不完全一样,同一个因素的权重也会不同。但综合起来,不外乎下列因素:

平时成绩GPA
GPA是高中段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需注意两点:第一,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难易、老师给分的松严等都很不一样,所以光看绝对GPA不是很科学。招生官会同时看学生在所在学校的相对排名。招生官对每个学校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多么具有挑战性,课堂大小等都非常清楚。有的大学把相对排名看得比绝对GPA更重。第二,学校喜欢看到学生在高中四年的GPA呈上升趋势。

SAT或ACT
简单地说,SAT或ACT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当然,SAT在美国高校录取中的重要性远没有高考在中国大学录取中的重要性大。因为SAT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是,SAT的重要性正在越来越小。事实上,很多大学(到目前为止有四百多所大学)甚至不要求SAT成绩,其中包括好几所名牌大学,比如:纽约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等。

推荐信
推荐信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让学校从第三方的角度对申请者有个清楚认识。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应该可以给很多老师留下一些深刻印象的。大学通常都要求三封推荐信,分别来自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等,信的内容从学科成绩到标准化考试到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有时候一封好的推荐信可以打动招生官,让人眼眶湿润、心潮澎湃,从而彻底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Essay
美国大学都要求申请者写一篇Essay(小短文),字数通常在一千之内。有人甚至说Essay是最重要的因素。Essay题目的范围很广,自由度非常高。一篇好的Essay可以展示申请者的激情、内心世界、性格品质、独特之处、以及是否与该校的精神相契合。一篇动人的Essay往往可以让招生官产生共鸣、泪流满面、久久不能自已。

课外活动
美国大学很看重课外活动。学习成绩只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小一部分,不足以反应成功所需的其他要素。课外活动可展示学生在所属的社区的影响力和贡献,也可预示学生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和潜力。正如哈佛大学招生官所说:“课外活动的设置对大学申请至关重要!”

领导能力
美国顶尖名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领导能力,因为它们希望自己的毕业生将来能够在各行各业成为领军人物。作为领导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感、创新能力以及号召能力都是招生官想在学生申请材料里极力搜索的优秀品质

创造力
美国很强调创造力。创造力一直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只能模仿,不会有创新。这不是美国大学所看重的。

特殊才能
一般学校都喜欢学生群体多样化,这多样化不仅表现在家庭背景、性别的多样化,更体现在学生才能的多元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是很受欢迎的:像竞赛得奖、体育奇才等。比如,麻省理工就偏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笔者的一个同事当年就凭一件手工作品胜出。

社区活动
美国大学把社区活动看得很重。就象担任了康乃尔大学中国区面试官十余年的一面试官所说“我们寻求的是能理解他所处环境、作出合理决定并与他人合作的学生。这就是为什么社区活动如此地重要,因为它们可以教会你这些功课。它们能展示出你是这样一个学生——关注你的社区、为社区做贡献,从而在你毕业后为外面更真实的世界贡献力量。”

AP课程
AP课程考试成绩已然成为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的绝对必要的敲门砖。学生最好能向大学提供至少4-6门以上的AP成绩。跟GPA不同,AP课程考试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 (College Board) 主办的全国统考,所以不需要考虑各个高中学校的教学和评分差异,直接根据考试成绩,对申请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作出比较,更具有权威性。需要注意的是,AP课不是越多越好,除非你能保证质量。

面试
面试在学校录取中的权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面试,可以挖据出很多在申请者的申请材料里没有提到的信息,比如申请者对该校到底有多了解?如果一个学生对一个校根本不了解,却说很喜欢这个学校,可信吗?这些信息有助于招生官做出更好的选择。一般面试都由已毕业的校友进行。

第三层面纱:
美国大学录取具体过程

每个大学的录取过程都稍有不同。但大部分大学,特别是美国名校,基本遵循下面几个步骤:

(例外的是:哈佛大学录取委员会会认真阅读每一份申请材料;MIT则用计算机阅读申请材料并打分)

1) 第一批审查者按照申请者的成绩、推荐信、论文等材料所反映的综合素质,把申请者粗略分为三大类:非常可能被录取的,大概占15%左右;可能被录取的,大概占70%左右;不大可能被录取的,大概占15%左右。

2) 第二批审查者在 1)的基础上详细审阅。其中,那些不大可能被录取的,如果细阅后,没有异议,就被直接拒绝了;那些非常可能被录取的学生的申请材料就被直接送到录取委员会;对剩下的处于中间的、有可能被录取的学生,第二批评审者会翻来覆去反复推敲。这一步是非常仔细的,审阅者不仅看申请者递交的材料,还会结合申请者所在高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比如高中offer的课程、其他学生的成绩、班级的大小等,综合考虑推荐。

3) 评审者仔细阅读申请者的Essay,希望从中能看出学生的激情(passion)、毅力(determination)、领导才能(leadership)和正直(integrity)。

4) 同时,学校会安排面试官对有可能被录取的学生进行面试。同过面试,一方面可以发现申请者在所递交的申请材料上没有体现的一些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一看学生面试时所说的和申请材料里所写的是否一致。这一步在时间上实际上是和2)和3)同时进行的。

5) 最后,录取委员会根据 2)、3)、4)所递交上来的信息,结合申请者的申请材料进行讨论,决定最终的录取名单、拒绝名单、保留名单(waiting list)。

6) 在放榜日(每个学校的放榜日都不一样),学生可以进入学校网站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学校也同时会给学生发出通知,并要求被录取学生在指定日期内作出决定,否则算自动放弃。有的学校甚至会组织面试官通过电话或Skype向被录取的幸运儿道喜。

7) 最后,过了 6)中所说的截止日期后,如果接受大学录取的学生数少于该大学的计划录取人数,大学会从保留名单中进行补差录取。

第四层面纱:
美国大学录取是否公平?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认识到,人的思维有很多误区,比如:
1) 在对一个事件不了解时,人倾向于借助自己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但通常是错误的。

2) 当一个人先入为主认定一个错误观念后,他越想越觉得这个观念是对的。这部分解释了迷信、算命、以及有些毫无价值的营养品能够盛行的原因。

3) 人倾向于认定自己总是有理的、是好的、对的。所以如果自己孩子没被录取,就认定是学校录取不公。

4) 另外,大部分人有意无意地混淆一个错误的逻辑概念:“两件事很强关联地同时出现就意味着两件事有因果关系。”虽然事实上这两件事可能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那么,美国大学录取过程中,到底有没有针对族裔、肤色的歧视?我的体会是没有。事实上,就我的了解,大学在录取过程中并没有给每个族裔设定任何名额的限制。每个大学都想自己的学生群体多样化,但这个多样化是学生才能、素质的多样化;每个大学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系统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并录取具有各种才能的学生。可以说是“不拘一格纳人才”。比如,大部分大学不希望招的学生都是考分很高、但其它方面比较弱的。亚裔的学生大部分都很用功、大部分父母都推得很厉害、大部分孩子都拼命攻理工,但同时忽视了很多其它方面的发展,结果,亚裔学生似乎都出自同一模子。但学校不需要这么多同一模子里出来的学生。所以表面上是亚裔被名校录取的比例没有我们期望的那么高,被“歧视”了。实际上真正被“歧视”的是亚裔的单一的教育模式。

美国大学的录取公不公平?当然不会绝对公平。关键是,正如小说《麦田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所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任何一个体系能保证绝对公平。光凭一次考试成绩录取公平吗? 可能更不公平。录取过程是由人决定的,没有人能作到百分之百的公正,即使他再努力。所以用放大镜看每一个录取案例,可能都存在着误差,都有偶然性;但就全美这个整体来说,则是相对公平的。

美国大学的录取好不好?美国大学录取不是完美的。因为整个体系的设置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偏理想化的。但大家都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诚信的。事实上,伪造推荐信、请人代写essay、SAT考试作弊的例子也很多。所以体系中,也的确存在很多空子、漏洞。但总体而言,美国大学的录取体系还是蛮科学的、很有效的。这部分地解释了美国高校办得这么出色,出了这么多先进成果,培养了这么多优秀人才。同时,美国高校一直很敏锐地发现招生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并及时地调整招生体系和规则。

美国大学的录取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当然有。事实上,很多大学的录取规则一直在调整。比如,很多学校觉得SAT 没有能够正确衡量学生的真实能力,因而取消了对SAT的要求;又比如,越来越多的大学认识到面试可以挖掘申请者的很多有用信息,因而逐渐加大了面试在录取过程中的比重。每年,各大学会对自己的招生规则重新评估和检讨,并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最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类似"三月狂"的那种让我们梦寐以求地去探索,去追求,去为之奋斗的未知数。我们的孩子也一样。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我们的孩子正确去准备呢?笔者将在下一篇中详细分析作为家长的最佳策略。

发布: 2015-03-24    作者: 江小鱼     来源: 马尚国际咨询 马尚国际咨询